周玉香 博士 宁夏大学
2011-8-8
(二)发展山羊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山羊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我国西北、华北等部分地区频繁发生大面积的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给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为什么发生沙尘暴?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羊多为患,超载过牧,加速草地荒漠化过程,是形成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季频繁发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于是,在西北、在华北、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规模不小的声讨山羊“罪行”的浪潮。什么山羊“吃草刨根,破坏草场”,山羊“啃食林木幼枝嫩叶,破坏植树造林”,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今日变成“老鹰吓得地鼠无处藏”的沙荒,正是山羊的“功绩”,因此,山羊是“破坏生态的罪魁祸首”,是“使落后贫困地区更贫困的祸首”,养山羊是一项“一户受益、百户受害、子孙万代受罪”的根源,说山羊是“破坏植被最凶狠的敌人并不为过”等等,因此提出要采取坚决措施对山羊“斩尽杀绝”,甚至有人还提出“杀掉山羊,保卫北京”。
§山羊不是酿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
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形成沙尘暴天气除现阶段人类无法改变的气候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土地严重的荒漠化。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研究表明:每年冬春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有境外源区和境内源区两大类。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2001年我国监测到的32次沙尘暴事件中,有18次是在蒙古国南部形成沙尘暴之后移动到我国境内的;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或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巴丹吉林沙漠)、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2001年有14次沙尘暴起源于内蒙古境内、占沙尘暴总次数的44%。
当沙尘暴自境外发生并进入中国时,上述境内源区则成为加强源区,使空气中沙尘浓度急剧上升,造成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有时境外发生的沙尘暴规模并不大,含沙量并不高,但越过边界之后在我国境内移动时,因地形地貌、气温气候、植被等原因,沙尘暴很快得到加强,造成很大的环境灾害。
中国北方的荒漠、半荒漠草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不适宜发展其他畜禽,绒山羊因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抗逆性等特点而成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畜种,并给人们提供宝贵的肉、奶、皮、毛,以及主要供作燃料用的羊粪等畜产品,加上羊绒市场行情看好,因此,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谋生的当地贫困农牧民,就不加节制地大力发展绒山羊,从而造成了山羊的超载过牧。
由于超载过牧,贫瘠草地上的生物量进一步锐减,而山羊为了生存,不得不尽力觅食,吃灌丛,啃树皮,掘草甚至刨根,因而破坏了植被,加剧了草地荒漠化进程,恶化了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这是客观事实。当然,无论何种草食畜禽超载过牧,同样都会对草场植被造成破坏。但是,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羊是人饲养的,也是人管理的,山羊养得多,造成超载过牧,罪过应该算在经营管理山羊者身上,责任在人,而不在山羊。如果硬把山羊当成“替罪羊”,对山羊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
(三)协调绒山羊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坚决实行“以草定畜”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和草、畜双承包制的贯彻落实,畜牧业的基本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应该看到,依靠天然草场、草山草坡和灌丛林地放牧饲养山羊,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我国很多地区饲养山羊的主要方式。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气候、天然草场和草山草坡状况差别很大,因此,凡在适宜发展山羊的地区,要坚决实行“以草定畜”的原则,有多少草,养多少畜,坚决反对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求数量,造成超载过牧、破坏草场植被,进而破坏生态环境的短视行为。
§压缩饲养数量,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个体产绒量
我国现有绒山羊约6000万只,年产羊绒约10,000t,平均个体产绒量约150~170g,如果提高绒山羊的良种化程度,每只绒山羊的平均产绒量提高到250g,年产10000t羊绒,只需年饲养存栏绒山羊4000万只即可,这样就可压缩1/3的存栏量,从而大大减轻对草地,对饲草饲料的压力。
§改变饲养管理方式,但不提倡全舍饲
改变现行的粗放饲养管理方式,实行放牧加适当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方法,特别在冬、春季节,除在比较恶劣的天气外,一般情况下,应当坚特白天在围栏草地中放牧,晚上在羊圈或三面有墙、前面敞开的羊棚内过夜,并根据放牧和饲草贮备情况,下午收牧后适当进行补饲,但在恶劣天气或产羔时应进入羊舍内饲养。
绒山羊其绒毛的自然生长和脱落,完全随生存地区气候的变化,周期性地进行,这是动物有机体对其生存条件长期适应的本能反应。在我国,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山羊不长绒,而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山羊冬季都长绒,并且,如果到春暖花开季节不及时进行抓绒,羊绒则将自然脱落。辽宁绒山羊引入到贵阳市附近饲养,产绒量急剧下降,波尔山羊引入到寒冷地区后,秋、冬季节也开始生长绒毛,类似的例子在国内外动物生产实践中屡见不鲜。
为了防止破坏草场,有人建议,把绒山羊从放牧饲养为主完全改成舍饲,即给绒山羊常年提供一个饲草饲料基本保证,并且遮雨避风、相对保温的生存和生产环境,这无异于将绒山羊从寒冷地区引入温暖地区。威尔逊指出:动物绒毛的含量与气温成反比,而粗毛的含量则与气温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生态学法则之一,即威尔逊法则。因此,将绒山羊完全改成舍饲,这种意见,从眼前看,似乎问题不大,但从长期看,则不可取,因为如果这样,山羊的绒毛生长和羊绒产量将要减少,羊绒细度可能变粗,羊绒品质将会发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改善生存条件,或进行生态移民
为了对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并有效制止还在不断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对生活在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贫苦农牧民,建议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或帮助他们迅速改变生存环境,如兴修水利,引水灌溉,新建农田和人工草场等,或将他们迁移到生态经济环境好的地区,这样既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贫苦农牧民的生计问题,又便于对原地区进行有计划的治理和保护,使其迅速恢复昔日的生机和活力,恢复生态平衡。